期货棉花:最新动态、走势分析和市场预测
棉花的市场价格,和发展趋势
6元每公斤“狼来了”的呼喊标志着国际棉商已经进驻中国棉花市场,中国棉花产业的国际一体化程度加强。 中国棉花产业将呈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国棉商又将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牵动中国棉花产业链条的主体。 加入WTO后几年里,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高速发展,棉花消费需求急剧扩大,中国棉花供给已经形成进口棉、新疆棉、内地棉三足鼎立的局势。 这也使得中国棉花产业全面融入了全球棉花产业链和贸易版图,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那么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又会呈现怎样的趋势?当前中外棉商又都呈怎样的态势? 产业发展趋势:洗牌正在上演…… 洗牌在所难免:从当前看,中国棉花产业的未来趋势将是,棉花加工、流通行业继续洗牌,几家大棉商控制大部分市场。 目前,中国棉花加工和流通领域的企业过多,他们普遍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弱,没有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大量的重复建设导致了棉花加工能力的过剩,开机率不足,也造成了棉花收购市场的无序竞争。 在国际棉商的成熟、先进的运作模式冲击下,大量弱小的中国棉花加工企业将面临淘汰和整合,个别能幸存下来的棉商也将凭借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快速做大做强。 最后,除了新疆棉外,内地棉市场一盘散沙终将演变成国际棉商、国内少数大棉商诸侯争霸的局面。 国际棉商巨头优势十分明显,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经营,这是中国棉商很难与之抗衡的。 国际棉商的5点优势:1、经营规模和管理优势。 外商经营规模大,但管理人员很少,经营成本低。 国际棉商有着上百年的经营探索,积累了大量经验,有着合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2、人才优势。 在中国,国际棉商大量高薪聘请本土棉花经营精英,实现本土化经营,而国内棉商则面临优秀经营人才流失的困境。 3、强大的资金实力。 上百万吨的经营量需要巨额资金,这一点国内企业难以望其项背。 4、渠道优势。 在外商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就是买全球、卖全球,可以全球资源调配。 5、避险工具的运用。 这一点是国际棉商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风险控制和大规模经营的成功秘诀。 中国棉商的3个特点:1、市场杂乱,竞争无序,产能过剩。 有关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拥有资质的加工收购企业不到9000家,但据称各地没有资质的棉花流通企业远远高于这一数字,估计在家以上,加工能力已达3000万吨。 而近几年,中国棉花产量不过为600-700万吨,世界棉花产量也仅为2600万吨左右。 2、资金匮乏,规模偏小,风险抵抗力差。 目前,中国棉花企业采购资金的60%以上是由农发行提供棉花购销贷款。 中国棉花企业规模普遍不大,风险抵抗能力极差。 3、在避险工具运用上显然不足。 绝大部分涉棉企业还没有使用期货市场为现货经营进行风险规避,也是企业做不大的重要原因。 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从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看,纺织行业的发展已经峰回路转,结构不断升级,棉花消费增速将放缓。 当前,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顶峰,利润空间越来越薄,甚至达到了亏损的边缘。 整个纺织行业步入了寒冬,发展增速开始放缓,中国纺织行业加速洗牌和整合,而棉花消费增速也将随之降低。 近几年,中国社会纺纱量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幅,其中2006年社会纺纱量为1722万吨,同比增长21.9%。 根据笔者最新测算,2007年中国纺纱量也将达到1985万吨,同比增长15.3%,增速降低了6.6%。 社会纺纱量和棉花消费的降速将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应对策略:人才和正确的运营模式并举 国际棉商已经进入了中国,觊觎中国市场这么久,他们更明白如何在中国市场施展抱负。 如果你是中国棉花加工贸易行业的一员,你是否已经嗅到一股股的血腥味道在远处飘来,是否已经意识到潜伏在我们身边危机即将变为现实? 笔者认为,如果要避免大豆产业的悲剧在棉花产业上重演,就必须研究国际棉商的经营策略和运作手法以及棉花价格将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让企业在这场国际化竞争中生存下去。 根据国际棉商在中国棉花市场可能采取的操作策略,笔者认为,中国棉花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运作模式。 国际棉商很注重利用棉花期货市场这个风险规避的工具,也为他们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形成了严格近乎呆板但行之有效的现货结合期货的运作模式。 中国棉花企业也必须要构建这样的规避风险的运作模式,扩大企业的棉花经营规模。 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的功能。 在上百年的国际棉花期货和现货市场中,国际棉商利用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和期现结合经营策略将企业做大做强都是成功的案例。 2004年中国棉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棉花市场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构建了现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桥梁,通过期现结合和保值避险,为中国涉棉企业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平台和环境。 目前,大规模利用这一平台的国内棉花企业还很少。 而国际棉商则已经大胆试水中国棉花期货市场,并借鉴其在国际市场的运作模式在中国得到成功复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所以涉棉企业做大做强终将学会借助和灵活利用期货市场,这也是未来中国棉花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以国际粮食和棉花贸易巨头路易·达孚近几年在中国国内棉花的期现经营为例。 2005/2006年度路易·达孚试水中国的第一年,也和大部分国内棉企一样,经历了“高买低卖”的尴尬。 棉花收购平均价格是元/吨,平均卖出价格是元/吨。 但是依靠熟练准确的套期保值操作,路易·达孚摆脱了中国棉企的亏损境地,而且还有盈利。 这一年,他们的经营量不超过10万吨。 2006/2007年度,路易·达孚的新棉收购也取得辉煌的业绩。 根据笔者观察,路易·达孚在元/吨左右的价格大量收购三级棉,约在2万吨左右。 而此时,郑州期货价格偏高,则在期货盘面做了抛空,以锁定巨大的价差利润。 此后,现货价格一路稳步上涨,而期货由于抛压太重,从2007年2月开始大幅回落,直至两者基差逐步缩小。 路易·达孚不仅在现货上取得了盈利,还在期货上大获全胜,总体利润十分客观。 郑州商品交易所每年注册的棉花仓单都在15万吨左右,为众多棉花加工流通企业创造大量稳定的期现套利机会。 同时,也为现货市场转移了大量的经营风险和价格波动风险。 2、扩宽棉花收购贷款的渠道,丰富棉花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棉花收购资金一直是中国棉企的软肋。 仅靠农发行的棉花贷款,企业的经营是十分危险的。 因为每年6月前后农发行催还贷款将迫使棉花企业抛售库存来归还农发行的棉花贷款,而且极有可能在年度比较低的价格出售,棉花企业经营的风险就会扩大。 所以要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棉花贷款,也替代了部分农发行的贷款,丰富棉花收购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3、加大对优秀的国际化棉花经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棉花经营人才是市场竞争核心问题。 没有优秀的棉花经营人才,棉花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由于国际棉商的高薪挖角,中国棉花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经营人才开始大量流失。 所以棉花企业要提高优秀棉花经营人才的薪酬福利待遇,并及时大量培养和储备棉花经营人才,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4、学会借助外部的棉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 棉花行情走势研究是棉花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不但要自己培养棉花行情研究人员,还要学会外部的棉花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为企业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购买棉花行情咨询服务,并经常开展行情研究,及时调整棉花经营的思路和策略。 5、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行产业化运营。 由于棉花加工、流通甚至棉花消费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行业利润空间也越来越薄,而风险却越来越大,为了做大做强企业,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棉花产业化经营就成了首选,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棉花产业化经营策略主要分为三种,即由产业链上游往下游延伸、中间往两头延伸、下游往上游延伸。 河南同舟棉业的发展壮大就是“棉花加工——贸易流通——纺织”从上游延伸到下游的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案例。 山东如意集团和黑牡丹(集团)股份公司则是纺织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料采购渠道和货源,从“服装——纺织——棉花贸易——棉花加工”下游往上游延伸的棉花产业化经营思路的典型案例。 当然,中国棉花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笔者相信随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产业发展趋势正在形成。 总之,国家要给予国内棉花产业更多的扶持和鼓励政策,研究和建立统一、准确以及权威的棉花数据统计系统,采取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措施,摸清中国的棉花产销数据。 这样才能够提高国家对棉花产业的决策水平和调控效果,否则中国棉花产业调控依然摆脱不了数据谜局,国际市场将继续冲击中国国内棉花供需市场和影响价格走势,国内棉花产业保护也就无从谈起。
棉花2024年行情分析:上涨有望
棉花行情前瞻:2024年走势分析
展望2024年度,全球棉花市场正处在供需微妙的平衡点,美棉出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价格的上行空间。 国内方面,预计产量587.9万吨,消费量816.5万吨,供需缺口依旧存在,为228.6万吨。 2023年,陈棉库存紧张、新棉减产以及旺盛的市场需求共同推高了棉价,然而随后的储备棉抛售等因素使得价格有所回调。 2024年,棉价有望逐步向上修复,但下游需求疲软的状况可能会对价格形成压制。
关键影响因素:2023年度回顾
2024年展望
价格的上升趋势将面临需求回暖的考验。 政策调控、库存动态以及市场预期的转变将共同塑造中长期的价格走势。 商业库存方面,10月虽有增加,但仍维持历史低位,储备棉抛售和内外价差的修复将影响进口需求的回升。 国内外棉花价格的价差在2023年波动,进口棉的优势一度显现,进口量随之大幅增长。 标准仓单注册量的增加,显示出市场交易的活跃度。
重要提示: 以上分析仅为参考信息,投资决策需谨慎。 更多深入的期货数据分析,欢迎访问《期货数据分析家》,无论手机或电脑都可便捷访问。
今年棉花价格最新消息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今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为元/吨,较上个交易日跌10元/吨。 拓展资料短期不确定性加大 USDA调减全球棉花产量,调增消费量。 据USDA的10月棉花供需月报显示,2020/2021年度全球产量环比调减90万包,消费量环比调增150万包,进口量环比调增50万包,期末库存环比调减270万包,库存消费比89%。 飓风不断引发美棉产量担忧。 截至2020年10月18日,美国棉花吐絮进度为92%,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比过去五年平均值减少1个百分点。 美国棉花收获进度为34%,比去年同期减少4个百分点,与过去五年平均值持平。 美国棉花生长状况达到良好以上的占40%,与前周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差苗比例为33%,较前周增加3个百分点。 拓展资料1、节后大涨的三个原因 此轮上涨的背景在于宏观复苏叠加农产品共振。 从3月23日棉花期货历史上第三次跌破万元关口以来,宏观复苏逻辑提振大宗商品市场,品种间轮换上涨。 尤其是农产品板块表现格外亮眼。 在这种上涨氛围下,棉花价格重心不断上移。 但与其他农产品走势不同,由于下游纺织服装业恢复速度较慢。 2、棉花2019/2020年度的基本面呈现供大于求格局,导致一直以来棉价上涨缓慢。 此轮行情的启动在于籽棉高价抢收。 由于新疆轧花厂扩张,导致新疆棉加工产能远大于棉花产量。 今年籽棉产量增加但质量下降,引发可交割品数量的担忧。 籽棉收购价格不断攀升。 3、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3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71.9%,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其中新疆采摘进度72.6%;全国交售率85.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新疆交售率91.9%。 另据对60家大中型棉花加工企业的调查,截至10月23日,全国加工率37.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新疆加工37.6%。
通过高手期货预约期货开户,商品期货手续费优惠70%,期货保证金可以调低到交易所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