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结构利好支撑市场信心
近期乙二醇市场呈现供需结构分化态势,整体行情维持震荡格局。从供应端来看,4月23日国内乙二醇总开工率为61.93%,较前期上升0.82个百分点,其中一体化装置开工率保持平稳在66.48%,而煤化工装置开工率显著提升2.22个百分点至54.07%。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开工率较前期已出现明显下降,维持在60%左右的水平。与此同时,海外装置正处于集中检修期,叠加关税争端可能导致进口量缩减,未来供应端存在进一步收紧的预期。
库存方面呈现区域分化特征,截至4月21日,华东主港库存总量为67.67万吨,较4月17日减少3万吨,显示出港口发货节奏有所改善。但若与4月14日相比,库存仍增加2.32万吨,表明前期库存压力尚未完全缓解。这种库存的波动变化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
需求端表现相对强势,4月23日聚酯产能利用率高达91.02%,与前一交易日持平,维持在高位运行。然而终端织造市场却呈现疲软态势,截至4月17日,江浙地区化纤织造综合开工率下降2.31个百分点至55.94%,订单天数也减少0.3天至8.95天。这种上下游开工率的显著差异,反映出产业链传导存在阻滞,终端纺织品受关税问题影响明显,新订单增长乏力,部分厂商已通过降低负荷来规避风险。
从价格走势来看,4月23日张家港现货市场呈现先抑后扬态势,开盘报4240元/吨,盘中震荡回调后转涨,最终收于4260元/吨附近。期货市场方面,张家港乙二醇收盘价上涨26元/吨至4235元/吨,华南市场涨幅更为明显,上涨35元/吨至4415元/吨。基差表现强势,从开盘的05+10至05+15持续走强,最终收于05+30附近,反映出现货市场的相对坚挺。
展望后市,市场面临多空因素交织的局面。利好方面包括:国际油价支撑增强、国内开工率处于相对低位、海外装置检修导致进口预期减少、聚酯高开工率维持需求支撑等。利空因素则主要体现在:终端织造订单持续走弱、织机负荷存在进一步下降预期、内贸市场夏季面料交付进入尾声、下游备货意愿不足等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终端市场的负反馈效应正在累积,常规品种库存压力可能上升。
综合来看,虽然供需基本面整体偏强,但终端需求疲软将制约价格上涨空间。在关税争端可能出现缓和的预期下,预计短期内乙二醇市场将维持震荡格局。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港口库存变化、终端订单恢复情况以及关税政策动向,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打破当前平衡格局的关键变量。

影响铝价上升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因素一是: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环境推动了此轮铝价上涨;
因素二是:电解铝产能“天花板”消除了供应过剩的担心;
因素三是:“双碳”目标加强了价格利好的预期以及能耗双控、区域限电对部分地区产量的影响大幅助推了价格的上涨;
因素四是: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的持续恢复,增强了市场信心。 尤其是近两个月的上涨过程中,市场对电解铝生产受影响成为支撑铝价的最大炒作因素。
CPI这个经济数据如何影响股市大盘?(供求关系方面考虑)
CPI与股市价格成没有严格的反比或者正比关系。 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 商品价格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商品价格出现缓慢上涨,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价上涨率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率时,公司库存商品的价值上升,由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借贷成本的上涨幅度。 于是公司利润上升,股票价格也会因此而上升。 2.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股价没有相应上升,反而会下降。 这是因为,物价上涨引起公司生产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商品销售而完全转嫁出去,从而使公司的利润降低,股价也随之降低。 3.物价上涨,商品市场的交易呈现繁荣兴旺时,有时是股票正陷于低沉的时候,人们热衷于及时消费,使股价下跌;当商品市场上涨回跌时,反而成了投资股票的最好时机,从而引起股价上涨。 4.物价持续上涨,引起股票投资者的保障意识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资者从股市中抽出来,转投向动产或不动产,如房地产、贵重金属等保值性强的物品上,带来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价下跌。
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2008年以来,受国内多年积累的能源“瓶颈”因素影响及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国内煤炭市场呈现出极度涨落的特征。 主要成因为,近年来国内经济显著的“重工业化”趋势加剧,经济主要部类农业和工业发展呈不平衡发展态势。 农产品及主要消费品供应不足,首先导致前半年由cpi持续上涨引导的全面物价上涨,并形成相当严重的“泡沫化”价格;而长期依赖外部需求的的工业尤其是加工制造部门的扩张投资,直接造就了能源供应相对不足、价格大幅上行的前提,但一经遭遇外部需求突发性减弱,即暴露产能过剩的弊病。 在过剩压力态势下,需求难以短期内恢复、价格大幅下滑、工业品利润率下降、重工行业甚至亏损经营,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工业行业的主要趋势。 煤炭下游用煤行业如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目前下行的趋势仍在加剧。 虽然短期内政府刺激投资的经济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到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尚需时日;钢铁、电力行业的生产开工虽然相比四季度初有所恢复,但当工业保有资源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仍然将下滑,煤炭需求仍将呈现低位盘整。 那么,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主导因素有哪些,下面笔者分利空及利好两方面加以分析:影响09年煤炭市场的利空因素主要包括:1、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宏观调控决策难度在09 年逐渐增大,使09年煤炭市场变数加大。 中央政府近期安排的四万亿元投资及在不到一百天内多达5次的货币政策调整,旨在通过增加货币流动性,从而扩大交易量来扩大内需,遏制工业品需求严重不足、价格持续狂跌、就业形势严峻局面,而非对业已过剩的工业行业的重复“追加”投资。 政策预期对工业品需求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还很模糊。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受价格及利润影响,2008年年内已建成未投产能及在建产能,不稳定的市场及投资恐慌,将导致09年工业产能的闲置率仍将处于一定水平。 煤炭下游产能不能充分运行,进一步使煤炭需求低位盘整。 2、在加大投资力度、刺激内需的时候,政府还必须防止投资方向走偏、并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 一方面,资金使用不当,不仅拉动不了需求,反而会无形中加大货币供应量,形成投资陷阱,造成新一论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投资方向失误,将直接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再次产能过剩埋下祸根。 在政府这样的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象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事件。 3、钢铁、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对明年一季度的需求预期仍不是很乐观。 一方面,一季度正值两节期间,其下游行业的放假、开工不足等因素促使产品需求走低,市场再次萎靡;另外,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虽然调低,但对反倾销的考虑及外部市场本身难以在短期反弹的因素,仍然决定着国内市场的走势。 利好因素,主要为:1、国家已经在12月份出台对矿产品增值税税率的调整计划,从明年一季度开始,矿产品增值税率统一调整至17%。 煤炭产品的增值税税率将由原来的13%调高4个百分点,增加煤炭财务成本30元/吨左右(按照700元/吨的价格预算)。 另外,国家对煤炭资源的资源税制改革也呼之欲出,草案是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从价征收,税率为煤价的5%(可能达到平均30-40元/吨),比以前2.5-3.6元/吨的从价额扩大10多倍。 两项税收制度的改革将增加煤炭成本 70元/吨左右。 税费的提高,将对煤炭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2、煤炭产品的不可再生性及初级资源属性,不允许煤炭价格一直在低水平运行。 我国的煤炭资源经过近3-5年的大规模开采,储量已经大幅减少。 20世纪曾经是主采矿区的各大矿业集团目前已把就业及满足煤炭需求的目光转向外围煤田,而本土储量大多接近枯竭,采掘衔接业已出现深层次矛盾。 前半年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正是煤炭“瓶颈”及采掘矛盾深层次暴露的体现。 只不过税费的调整未及时跟进,明年税制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使煤炭开采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反应资源的稀缺程度,进而促进煤炭价格趋于稳定。 总体看来,明年一季度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多空并存,整体经济复苏、需求恢复仍然是决定性因素。 煤炭资源开采部分隐性成本显性化,将加大煤炭成本,对煤炭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在高手期货预约后再开户,交易手续费无条件调低,可节省70%的交易成本,保证金可调低到交易所加0,多家头部国有期货公司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