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短期承压下行-市场供强需弱
2 月 20 日早盘
棉花主力合约小幅走低,目前盘内报 13840 元,跌幅 -0.32%。国内新棉供应充裕。但消费上元宵节后纺织织造企业大面积开工,负荷上升至 1 个月高位。近期郑棉选择突破上行。操作上建议以短多交易为主。
华泰期货:承压运行为主

国内方面,当前产业链已经基本恢复,下游纺织企业开机率继续回升,不过受关税影响采购仍较为谨慎,纺企随用随购为主,整体购销环比有所好转。国内目前仍维持供强需弱格局,当前外围市场风险加剧,重点关注节后下游全面复工后春夏订单下达情况。html>
又要“变天”了!但这次是坏消息,玉米风险骤增
1. 清明节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雨天气,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大暴雨。 2.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多次提到天气变化对玉米市场行情的影响。 例如,在这次清明降雨过程中,山东、华北等地由于暴雨天气,运输能力减弱,到货车辆减少,玉米供应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使得这些地区的玉米价格出现企稳回涨。 3. 然而,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下周一前后,华北平原一些地方即将迎来报复性的升温,最高气温能冲到将近30℃。 这对于当前本就脆弱的玉米市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小麦价格刚刚稳定,山东玉米价格刚刚止跌,但市场看空情绪依旧很浓。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报复性升温的来临,玉米的风险又将再次大增。 4. 首先,随着天气转晴、气温回暖后,玉米的上量大概率会激增。 一方面,从过去的规律来看,天气原因使得交通受阻,到货车数量减少,企业报价提高。 价格提高以后,随着天气转好,到货车数量必然会增长,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又会压价。 这也是老套路了,所以并不稀奇。 另一方面,当前玉米市场的看跌情绪比较浓,贸易商挺价惜售的情绪比较弱。 尤其是小麦大跌以后,对玉米的影响不小,持粮主体已成惊弓之鸟,害怕玉米将会步小麦的后尘,因此价格稍微一涨,出货的积极性就大增。 在这种情况梁宴的影响下,天气转晴后,交通恢复,玉米的到货量就不会少橡信银。 5. 其次,降温之后又报复性升温,玉米的储存难度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呈上升的趋势,再加上温度大起大落后,使得玉米的储存难度增加。 虽然雨雪天气能暂时降低市场的粮源流通,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雨雪过后市场可能迎再次迎来一波上量高峰,玉米市场也将再次承受。 6. 对于玉米来说,将有哪些风险呢?一是山东玉米大概率将重回跌势。 虽然山东及华北玉米在小麦逐渐企稳后,也稍稍回过点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稳妥了,供强需弱以及看跌情绪依然很浓,因此当上量增加后,重回跌势的可能性很高。 二是东北玉米承压,仍有下行空间。 山东市场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东北市场。 本来按传统的节奏,粮源购销接近尾声,粮源转移到贸易商手中后,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将增强。 但是自小麦大跌后,这个节奏被打乱了,当前大部分贸易商都不愿建长期库存了,更多是走流量,甚至还有点走货心切,这就使得市场粮源供给反而一直处于高位。 而深加工普遍亏损,饲料企业也大多观望,东北粮源外流也不畅,这就使得东北市场始终是供大于求,并且供给压制力不断增强。 随着山东华北再次走跌后,东北玉米外调无望,可能会继续承压,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7. 所以可以看出,当前的玉米市场仍然远未稳定。 一是虽然供强需弱的格局难改,但当前受情绪影响更多。 自小麦大跌后,玉米市场的情绪也变得十分脆弱,市场任何风吹草动的消息都能引发价格再次变动。 虽然说供强需弱,但也并不是才发生的,从年后开始就一直供强需弱,所以当前影响玉米价格剧烈波动的已远超出供需基本面了。 情绪未稳,玉米市场也就难以安稳下来。 二是玉米“顶”“底”双变以后,面临重新寻找平衡。 本来今年的玉米是上有“顶”、下有“底”的,但是经历了这场动荡之后,顶和底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当前的玉米正处于重新寻找新平衡的阶段。 所以,短期玉米依旧是弱势难改,迷雾正浓,尚待时间消散。
“铁矿石疯涨”,钢铁供应压力不是太大,厂家挺价意愿强烈
“铁矿石疯涨”,钢铁供应压力不是太大,厂家挺价意愿强烈
7月12日,本周我国南方多地迎来持续强降雨天气,对区域钢厂生产及工程施工均带来较大影响,短期市场处于供需相持态势;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经销商无意追涨杀跌,市场价格波动空间很小。
目前,我国钢材现货市场处于传统销售淡季,需求方面难有起色;而供给端在环保限产和检修的影响下,钢厂产能释放节奏有所“放缓”,供应压力不是太大,生产厂家挺价意愿强烈——短期来看,供需弱平衡的格局还没有被打破。
此外,虽然铁矿石疯涨态势受到遏制,但短期内很难大幅回调,焦炭和废钢也呈现止跌回升态势,意味着成本支撑力度没有减弱。 基于此,我们对下周(7月15日-19日)市场行情持中性评价——蓝色预警,具体来说,西本钢材指数下周将在4180-4250元区间运行。
西本钢材指数
本周申城建材价格震荡盘整,截至7月12日,西本指数报在4220,较上周末下跌10;同期,沪上优质品三级螺纹钢代表规格报在3980元/吨,与上周末涨10元;而沪上优质盘螺代表规格报价4240元/吨,与上周末大体持平。
上海螺纹钢价格
根据市场调研反馈,本周(7月8日-12日)申城地区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幅度并不大。 周初受唐山钢坯下调影响,现货出现小幅松动,随后在期螺震荡走高的带动下,低位资源纷纷上移,之后几日现货价格皆以盘整为主。 需求方面表现不佳,本周申城迎来连续阴雨天气,下游需求陷入低谷,整体成交表现疲软。
然而,随着新一轮环保督查正式启动,对供给端也有一定限制,钢厂产能释放减缓,市场到货压力有所减轻。 目前市场处于供需双降格局,商家观望心态趋浓。 考虑到华东地区主导钢厂挺价意愿较强,在成本支撑下,短期价格尚有一定抗跌性,因此下周申城建材或以震荡盘整为主。
全国市场
根据西本新干线监控的交易数据显示,本周全国部分地区建材钢价震荡下滑,幅度各异。 周初多地价格小幅下行,周二期螺强势拉涨,带动市场看涨情绪,各地建材价格出现反弹,下半周国内建材基本以震荡偏弱为主。 具体来看各地表现:
北京市场 :本周北京市场现货价格先跌后涨,小幅波动,整体较上周末小跌20-30元/吨。 现河北钢铁HPB300Ф8-10mm高线价格为4780-4800元/吨; HRB400EФ12-Ф14mm小螺纹4070-4140元/吨,HRB400EФ16mm螺纹4060元/吨左右,HRB400EФ18-25mm大螺纹3890-3910元/吨;HRB400Ф8-10mm盘螺报价4300-4320元/吨。
本周始受需求不济及唐山钢厂限产不及预期等影响,北京市场心态不佳,部分中间商急于套利,大幅调低报价50-60元/吨出货。 随后,期螺及唐山钢坯出现反弹,市场情绪渐稳,终端拿货积极;中间商再次入场锁货,市场价格随之快速反弹30-50元/吨后震荡盘整为主。 考虑到当前终端需求进入淡季,唐山钢厂限产不及预期,但钢价成本支撑较强,预计下周北京市场延续震荡盘整运行为主。
杭州市场 :本周杭州钢市行情窄幅震荡为主,目前杭州市场沙钢16-25mm螺纹钢主流报价在4050元/吨,永钢、中天、新兴、申特等同规格资源4020-4050元/吨;永钢、中天、萍钢等盘螺和线材价格4260元/吨;合格品螺纹售价在3920-4010元/吨,线材和盘螺4190元/吨左右。
7月8日 -12日,本周杭州地区雨水天气偏多,户外施工难以开展,市场整体成交偏差,库存继续累积。 不过,期螺主力合约在4000点附近波动,周边钢厂价格政策相对坚挺,以及北方环保限产高压,多数商家并不情愿低价销售。
本周四,沙钢公布7月中旬价格政策,对螺纹和线盘价格均维持不动,且对上期无任何补差,让部分代理幻想补差30-40元/吨的愿望落空,市场价格出现横盘之势。 预计下周杭州市场行情仍将窄幅震荡为主。
广州市场 :本周广州市场建材价格窄幅盘整。 现螺纹钢韶钢Ф18-25mmHRB400E规格资源主流报价在4190元/吨,广钢、冷钢、裕丰、粤钢、湘钢HRB400EФ18-25mm规格资源报价在4140-4190元/吨 ;韶钢HPB300Ф6-10mm高线主流价格4330-4380元/吨;广钢、珠海粤钢、湘钢同规格高线售价4220-4300元/吨。 湘钢、萍钢Ф8-10mmHRB400盘螺报价4400-4410元/吨。
据市场反馈,本周受期螺宽幅震荡及外围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本地市场价格整体震荡运行。 库存方面,本周广州地区样本仓库库存总量约107.44万吨,较前期微幅减少0.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7.45万吨。 其中,螺纹钢库存66.22万吨,较前一周下降1.9万吨;线盘库存41.22万吨,较前一周增加1.4万吨。
据走访发现,本周由于下游采购放缓,出库速度减弱,螺纹库存降幅缩小,线盘库存维持增势。 综合来看,目前,本地市场仍然处于供需两弱局面,叠加天气影响需求,价格拉涨缺乏支撑,预计下周广州市场价格或趋弱运行。
本周钢厂调价
7月8日-12日,本周国内建材出厂价格变化不大,其中华东地区主导钢厂基本与上期价格持平,核算到货成本,代理商仍处于倒挂状态。 目前钢厂挺价意愿较强,短期对现货有一定支撑。 不过时值7月中旬,淡季效应依旧,市场需求难以放大,部分厂家为加快回笼资金,采取灵活定价出货。
原材料
本周国内原料价格涨跌不一,其中钢坯,铁精粉小幅上调,焦炭价格继续下跌,而废钢价格基本稳定,分品种来看:
钢坯市场 :本周国内钢坯价格震荡上行。 近日河北省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整治,唐山、邯郸、石家庄、邢台等市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钢铁企业,力争9月底前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部分钢坯生产和调坯轧材企业停产检修,钢坯供需两端相对收紧。
从价格上看,本周一至周二,黑色系商品期货集体震荡走高,市场信心得到增强,钢坯报价接连小幅走高。 下半周,钢坯报价出现试探性涨跌,幅度有限。 目前钢坯库存持续下降,经销商观望为主,预计下周国内钢坯市场行情窄幅震荡。
焦炭市场 :本周焦炭价格继续下跌,但跌幅有所收窄。 近期山西地区环保检查频繁,焦企开工较上周小幅下滑,后续环保预期依旧较强,目前尚未有具体政策出台;贸易商接货积极性较前期有所增加,焦企近期出货情况良好,整体库存略有减少。 钢厂焦炭库存中高位,随着钢材利润的回升,钢厂打压原料意愿减弱,少数焦企也有意抬价,预计下周国内焦炭市场或以震荡回升。
废钢市场: 本周废钢价格横盘整理。 国内废钢市场经过前期大幅拉涨后,市场趋于高位盘整为主,各地钢企根据自身库存情况,采购价涨跌互现。
其中,华北地区受限产影响,钢企废钢使用量提升,废钢价格拉涨为主,涨幅20-50元/吨;华东地区涨后持稳为主,主流钢企到货好转。 华中及西北地区受钢价大幅回调影响,废钢价格高位承压,钢企收购价小幅回调20-40元/吨。
当前国内钢价不稳,废钢贸易商表现谨慎,基本快进快出为主。 考虑到当前废钢供应依旧偏紧,但废钢价格处于年内高位,钢企利润有限,预期下周国内废钢市场以高位震荡为主。
铁矿石市场 :本周国内矿主产区价格小幅上涨。 现进口矿价格居高难下,部分钢厂按需正常补库,多数矿商心态较好,市场报价小幅上涨。 本周进口矿市场价格先涨后跌。
具体来看,上半周受唐山限产不及预期,矿石期货盘面拉涨,现货价也随之抬高;下半周因期货盘面回调,部分矿商操作谨慎,现货报价又止涨回落。 综合来看,进口矿发货量增加,港口库存降幅放缓,南方雨水天气较多,预计下周进口矿行情震荡偏弱态势。
海运市场 :7月11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收报1816点,较上周同期大涨116点,涨幅6.8%。 7月5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981.31点,较6月28日下跌4.6 %。
7月1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收549.9点;秦皇岛-上海(4-5万dwt)航线运价为18.7元/吨,较7月10日上涨0.3元/吨;秦皇岛-广州(6-7万dwt)航线运价为26.1元/吨,较7月10日上涨1元/吨。 7月9日,沿海金属矿石货种运价指数报收643.94点,较上期下跌10.97。 预计下周BDI指数将以高位震荡运行。
供给和需求分析
西本新干线交易平台跟踪的数据显示,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本周申城建材成交没有放量,具体来看:周初,在期螺、钢坯震荡下行的拖累下,商家心态疲软,市场交投气氛十分清淡;周二,期螺震荡反弹,商家心态有所好转,部分低位资源成交回暖,但总量依旧不大;下半周,申城阴雨连绵,局部地区雨量较大,下游施工受阻,成交陷入低谷。 总体来看,淡季效应较为明显,短期需求难有放大,如果下周天气放晴,终端需求或有回暖的可能。
从库存情况来看,本周沪市螺纹钢库存32.45万吨,周环比下降0.64万吨;从全国库存统计来看,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库存周环比上升3.65万吨,线材库存周环比上升6.57万吨;全国主要钢厂螺纹钢库存周环比上升9.8 万吨,线材库存周环比上升5.27万吨。
据监测,本周我国钢材 社会 库存及钢厂库存双双上升,可见在需求淡季影响下,库存压力与日俱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国内钢厂产量大概率下滑,预示着限产和检修效果逐步显现;而7月中旬国内检修的钢厂有所增加,后期供给压力或有一定程度减轻,市场有望由供强需弱转入供需双弱格局。
综合观点
7月8日 -12日,本周我国南方多地迎来持续强降雨天气,对区域钢厂钢材的生产及工程施工均带来较大影响,短期市场处于供需相持态势;受到相关因素一定制约,钢材经销商无意追涨杀跌,市场价格波动空间很小。
目前,全国钢材现货市场处于传统销售淡季,需求方面难有起色;而供给端在环保限产和检修的影响下,钢厂产能释放节奏有所放缓,钢材供应压力不是太大,生产厂家“挺价”意愿强烈——短期来看,供需弱平衡的格局没有被打破。
此外,虽然铁矿石疯涨态势受到遏制,但短期内很难大幅回调,焦炭和废钢也呈现止跌回升态势,意味着成本支撑力度没有减弱。 基于此,我们对下周市场行情持中性评价——蓝色预警, 具体来说,西本钢材指数下周(7月15日-19日)将在4180-4250元区间运行。
出口降幅收窄或只是昙花一现 二季度外贸继续承压
疫情之下,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首份外贸季报。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4%。 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 值得注意的是,3月当月,出口降幅收窄至3.5%,进口则增长2.4%,贸易差额也由前2个月的逆差转为顺差。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朱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季度外贸数据好于预期得益于3月当月数据有所好转,而3月外贸得以“喘息”,主要是由于前期积压订单集中释放的结果。 因此,这种回暖不具备可持续性。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甚至判断,3月出口降幅收窄或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疫情在海外蔓延,各地纷纷采取“封城”等严格管控措施,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二季度进出口预计将遭受“量价双杀”。 事实上,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发生衰退,WTO也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下滑较大。 海关总署发言人李魁文14日表示,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 3月回暖带动一季度好于预期。 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有所回暖,进出口总值为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2月收窄8.7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表示,随着复工的推进,“3月中旬、下旬连续两旬进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 受3月数据回暖带动,一季度外贸虽然仍出现同比下降,降幅达6.4%,但降幅已较1-2月份收窄了3.1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分析认为,3月出口好于预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出口企业渡难关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部分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贷投放、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二是江苏、上海、青海、贵州、安徽等多地相继出台了稳外贸举措,主要通过畅通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化解融资瓶颈等手段,支持外贸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三是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 具体来看,3月加工贸易影响大于一般贸易:3月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4.5%,一般贸易出口下降4.5%;从出口地区来看,对东盟出口逆势增长:3月对东盟出口增长7.7%,整个一季度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从产品来看,机电产品影响略大于劳动密集型产品:3月同比分别为-9%、-7.6%,钢材、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同比分别为-1.8%、10.2%、-3.7%,受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从1月15日中美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至今,3个多月过去了。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美贸易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美贸易总值66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其中,对美出口4765.5亿元,下降23.6%;自美进口1914.6亿元,下降1.3%。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今年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的影响,尽管一季度对美出口下降,但是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仍对进口形成支撑,一季度大豆、猪肉、棉花等商品自美进口增长迅速。 数据显示,一季度,自美进口农产品355.6亿元,增长1.1倍。 其中,进口大豆781.4万吨,增加2.1倍,价值218.8亿元,增长2.1倍;进口猪肉16.8万吨,增加6.4倍,价值30.4亿元,增长16倍;进口棉花12.4万吨,增加43.5%,价值15.9亿元,增长17%。 贸易逆差转顺,二季度外贸承压。 由于3月出口下降11.4%,远高于进口0.7%的降幅,因此,在今年开年逆差的背景下,3月贸易逆差转顺差,带动一季度贸易顺差减少80.6%。 朱殷对本报记者表示,3月贸易逆差转正的关键在于出口增速超预期,进口不弱的情况下,国内供给能力改善的利好大于海外需求下行的利空,成为出口超预期回升的关键。 不过,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进出口贸易总额仍将承压,短期出现衰退式顺差或小幅逆差的概率较高。 事实上,疫情对第二季度出口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体现。 3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由2月的46.1下降至39.4,3月中采PMI中新出口出口订单、进口分别为46.4、48.4,虽然较2月的28.7、31.9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收缩区间。 韩国4月前10天出口同比-18.6%,进口同比-13%;对中国出口同比-10.2%,进口同比0.3%。 而3月韩国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为0.2%、-3.2%,其中对中国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为-5.8%、1.6%。 此外,WTO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量将收缩12.9%至31.9%。 众所周知,当前外部环境对我国的外贸将产出一定的冲击,因此,业内专家对二季度外贸表现均抱有谨慎态度。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3月下旬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所以外贸企业之前交不上货的问题逐渐转变为订单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上个月还不是很突出,目前表现更明显。 同时,中国企业作为国际产业链中的一环,其他国家市场交易疲软也会间接影响到这些企业,因此,二季度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压力会很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次疫情冲击直接作用实体经济,导致失业人数上升的时间在短期被快速压缩,进而传导消费端下滑,对中国出口的压力已经快速到来,短期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探底。
通过高手期货网(www.gsqh.com)办理期货开户,期货交易手续费节省70%,还可调低至交易所保证金标准,国企背景头部期货公司。可以手机开户,或者电脑网上开户,一般20分钟即可办完手续。